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,更是守护师生生命安全与实验室财产的核心防线。为严格落实教育部《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》及《吉林大学实验安全管理办法》,帮助2025级研究生筑牢安全意识、掌握防护技能,于8月25日至26日在南岭校区逸夫楼A106开设实验安全教育课程。本次课程特邀学校实验室安全环境督查专家徐泽老师、卢可老师授课。
课程以“夯实安全基础,规范实验行为”为核心,从认知到实践层层递进。开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,直观展现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成因与后果,其中既有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意外,也有因忽视隐患引发的连锁反应,让同学们深刻体会“安全意识缺位就是最大风险”。随后,课程系统梳理常见危险源类型及识别方法,从机电设备到特种设备,从常规试剂到危化品,逐一解析潜在风险点,帮助同学们建立“风险预判” 思维。
在知识传授环节,课程聚焦实验全流程安全管理:讲解实验室安全准入要求、实验场所及安全设施功能,强调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;针对材料实验常用的化学品与气体,深入解读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(含采购、存放、使用及废弃物处置,以氢氟酸、高氯酸等为例),并说明实验气体的安全管理要点。
课程始终贯穿“安全既是知识,更是责任”的理念,结合材料学科实验特点,反复叮嘱同学们要将“守则尽责”内化为实验习惯:实验前细致检查设备,实验中遵循操作规范,实验后排查潜在隐患,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杜绝侥幸心理,让安全成为科研常态。
为检验学习成效,巩固课程知识,课程结束后组织全体2025级研究生参与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。考试内容紧扣课程重点,涵盖安全意识、危险源识别、操作规范、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,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,确保同学们真正将安全知识入脑入心,为后续安全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此次安全教育课程,让2025级研究生系统掌握了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技能,强化了“生命至上、安全第一”的理念,为后续安全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